5月6日下午,以“进化·新论”为主题的新思维·新管理·新零售媒体思想趴在新中源陶瓷总部展厅举行。
长达近4小时的思想盛宴迎来了,华南理工大学尹虹博士、闹客邦创始人、前南都ND蜂巢COO栾春晖、广州书享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、原华为中国区规划咨询顾问邓斌,《商业评论》栏目主编、资深案例专家陈赋明,以及一众行业大咖前来问道。
新中源陶瓷营销总经理陈勤显作为东道主,首先对此次的交流趴发表了自己的想法。
陈勤显说,每一年我们都会办一场媒体活动。今天是一个创新的时代,2017、2018年我们提出了向年轻消费者致敬。而年轻消费者代表有一切的可能。新中源陶瓷一直践行“年轻来战”,所以我们希望从媒体活动开始,“年轻来战”。
我用自己的人脉邀请了几位有思想的嘉宾,今天的陶瓷行业,有哪些新思维可以借鉴的,我相信他们的分享会对行业有帮助,推动行业的成长。
作为由陈勤显特别邀请的几位主讲嘉宾,栾春晖(道哥)、邓斌以及陈赋明分别从互联网、管理之道、新零售等层面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认知。
在《互联网和新家居行业的认知与进化》主题分享中,道哥首先提出一点认知——跨界。
他表示,以前大家都守着“品类”的地盘,但因为有了“互联网”这个搅局者,切切实实引发了行业的一次进化。而这样的“进化”导致的结果是,当下的商业竞争是跨界的,而且是无界的。比如星巴克要做茶饮,农夫山泉要做咖啡。
陶瓷行业的进化其实就是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。在市场、政策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幸存者是被选择出来的,而不再是真刀真枪的去拼。以前的竞争是同行业里,把对手干死。现在的竞争是,你或者你的伙伴被选择成为行业的代表,其他的自然而然会退出历史的舞台。
曾经牢不可破的传统品类,正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和人群的升级,品类也在消失。举个例子,对于做电视柜产品的企业来说,电视柜会从产品图册中消失。因为现在家庭的装修中,电视柜正在被墙面投影替代。
道哥还提到,什么是新家居?其实就是互联网连接技术升级引发的一次系统性升级过程,同时,追求多快好省的人性,与成本效率体验的追求。
邓斌用华为这个世界级百强企业的例子讲述了管理之道。
他说,在华为里面,人均年薪可以达到70万,年薪过百万的超过2万人。但这并不表示,华为的每一个员工都是万能的,所以,“聚合智慧”才是华为30年不变的生存法则。
关于聚合智慧,邓斌提到两大要点。一是对外要以“客户的价值”为第一,其次对内要做到“向上管理,向下负责”。
比如,员工要以顾客为中心,管理者以员工为中心,领导者以管理者为中心,组织绩效才能进入良性的循环。
其中,向下负责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价值,也就是组织的每一个人都对离自己最近的价值创造者做功。
除了用人方面,邓斌还提到华为另一大核心管理方法,海盗式就地分赃。他表示,正是因为这样的分赃文化,更能够激活员工对“名利、成就感”的欲望,企业才能迅速发展。
在主题新零售《新商业,新品牌》分享中,陈赋明以太平鸟、居然之家、TATA木门、特步等案例,讲述了重构“人、货、场”的新零售、新商业思维。
他提到了关于“新零售”的几大观点。一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思维,二是人货场重构的新运营,三是数据驱动的新商业,四是提升顾客体验,提供商业效率。
以“特步”为例,他们在重构人的过程中,做了几个方面的努力。比如成立“特购会”、跑步俱乐部、门店……所有的场景都是围绕不同“人群”去做的划圈。特购会处理促销货的同时,把这一类的人群划分了。跑步俱乐部把喜好运动的人群成功抱团了。线上线下门店也有不同客流人群。
值得一提的是,特步还有10000多名导购在线,针对上千万的会员做一对一的服务,维护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,把客户的信息精细化,让产品更能够精准匹配和营销。
在最后的论坛环节中,作为主持人的华夏陶瓷网总编辑刘小明抛出了一个主题,“瓷砖行业能不能够搞新零售?如果可以,它的内涵应该是什么?”
围绕这个大主题,东道主陈勤显,以及尹虹博士、罗杰、罗青、李作奇等在内资深行业专家、媒体进行了激烈的思维碰撞。
尹虹:零售在陶瓷行业越来越难
华南理工大学教授
我觉得零售在行业越来越难,真正做的好的店,已经不是以往的零售概念。再者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“新零售”?
瓷砖毕竟是一个材料的属性,像快消品模式去操作的空间是很有限的。
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都集中在超市。
罗杰:新零售不是去套一些新的概念
众创社创始人
在新中源谈有关于创新的东西,主场的氛围是比较契合的。但还是那句话,太阳底下并没有新鲜的东西。
从我自己的观点上来看,很多人是为了创新而创新,无非是想去套一些新的概念。
回到本质上来看,中国现在的发展和商业模式,都会慢慢地回到正常的商业逻辑。
也就是说,与其来谈新零售,更加应该去透过现象看本质。
所谓的本质就是,传统的经销商在干的两件事情,分担库存和促销。
下一步,新零售要发展的话,其实就是要解决微笑曲线的两端。第一个是厂家如何用资本的形式和经销商求利,第二个就是包括设计、体验感以及其他业态的拓展。
我想补充一下的是,在意大利,除了有来自博洛尼亚的工程单,以及建材超市的消费,还有一种形态,我把它称作是“专业墙地面的综合服务机构”。这种机构的档次比建材超市还要高,也有配套专业的设计和施工服务。
华夏陶瓷网总编辑刘小明:我们是不是觉得国内的终端渠道会往西方的超市模式靠拢?卖场不需要装饰得那么好?回到材料的本质上?客户也不需要什么体验感?
罗杰:中国的国情不一样,还是需要体验感。因为绝大部分的消费者没有受过美学的教育,而且在我们的价值观当中,也不提倡自己去动手,也没有DIY的能力。
陈勤显:根据流量入口的变化再造组织架构
我们讨论的是当下,不是未来瓷砖零售的走向。
回归到当下,我们去谈新零售,有个全新的观点。
我们为什么要新?因为传统的代理商门店已经被新的模式抢走了流量。如何抢回流量,就要把握住流量的端口。流量在哪里,我们的营销方法就在哪里。
比如,过去卖电器的在国美、苏宁设个20平方的专柜,这就叫新啊。
还有一个,我们现在也在和圣都装饰、陕西建工集团合作,也打算做一个展厅,从工装的角度,我们要派人进驻他们的公司,对瓷砖的制造已经完全和他们合作了,建立了一个合资公司,那这叫不叫新零售呢?
零售可以2B,也可以2C。这就更宽泛了。
需要我们去思考,流量在哪里,谁掌握了流量的入口和转化,你就得上扣。
比如,我们今年成立了一个TOP职业部,直接对接顶级的设计师,通过转化,我们成了单。其实这也是一种模式,所以,对于新零售,我们不要去太纠结这个字眼。
还有一点,刚才分享提到的盒马生鲜进驻居然之家的模式,那么有多少人去了盒马生鲜的,买了瓷砖、木门,我们有没有这个环节、场合,去引导消费者买瓷砖。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。
回归到新零售,所谓的新,就是根据流量、消费者和场地去变,变我们的组织架构,变我们的人。
罗杰
我们谈新零售,究竟流量去了哪里?机械地为经销商上一套系统就能够走出去?
我们都在讲无边界,信息量太大了,现在的场景看似是无边界,事实上我们是达不到的。
罗青:要先解决产品差异化和专卖店特色
资深媒体人
这个问题有点把我们往沟里带了。
传统的制造业套用互联网的快销品模式,能够解决当下的困境是不现实的。我不认为新零售能够解决我们陶瓷营销的关键问题。
源头还是在产品上。我们现在的销售模式问题在于,库存、产品同质化严重。其实卖砖万变不离其宗,你的产品做得怎么样?比如新中源的梁志天合作款,给我们产品的源头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。
还有一点,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在米兰、巴黎、伦敦、纽约、东京开店,而且一定有自己的品牌,国际上的影响力就有了。就比如做名牌的在米兰大街上都没有一个店,还谈什么新零售?我觉得新零售只是一个心理安慰。
看我们现在终端的市场,很多专卖店千篇一律,几乎没什么特色。这样还搞什么新零售?我觉得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,不一定要去追这个概念。首先产品有没有差异化,性价比有没有提高,你的店能不能做得更有吸引力。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都没解决,就去提一些时髦的概念,解决不了更多问题。
李作奇:再谈瓷砖新零售脱离行业现实
资深媒体人
我认为,还在谈新零售有点脱离行业的现实。很多企业在新零售上砸了不少钱,但是泡都没冒一个。所以,当下行业最重要的问题是两个方面:内、外兼修。
内,你的产品是不是适应消费者的需求,这是实实在在的思考。
外,包括两方面。其一是构建新型的渠道方式。比如,整装、精装、家装设计师、民宿、老龄房、二次装修。就像刚才陈总说的,流量即市场,就要在这些端口上发力。
其次是和经销商构建新型平等互利的厂商关系。其实很多经销商不是被市场淘汰的,而是被厂家折腾死了。
刘小明
你的内容已经超越了新零售、新营销的概念,是为行业指明了方向。
最后我想总结一下,今天大家对话的结论是。尽管渠道裂变厉害,但终端专卖店的价值还有。只是陶瓷行业的新零售已不再是以门店为核心。整装、精装、设计师崛起,成为流量新入口,所以,当前,陶瓷行业新零售首先是迅速连接新的入口,而不是拘泥于传统门店来搞所谓的新零售。
我认为在陶瓷行业新零售这个词已不准确,应该讲新营销才对。